手机版
您的位置: 首页 >新闻动态>社内动态>详细内容

社内动态

【新书】《古韵宜黄——棠阴古镇》: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

来源: 发布时间:2024-04-23 20:55:59 浏览次数: 【字体:
图片

三百里清河翩跹北去,鹭起遮云月;

五千年古邑风流传奇,人去留诗文。

棠阴,一个古老而神奇的地方。新石器时代晚期,这里就有人聚族而居,创造文明;唐宋时期,这里文风鼎盛,诗书继世,抚州历史上第一座民办书院即创建于此;明清时期,这里舟楫穿梭,商贾云集,人口超过十万,夏布名冠江南。千百年来,棠阴先民筚路褴褛,接续前行,创造了璀璨辉煌的昌繁盛景,谱写了光耀史册的人文华章。

棠阴是赣东文明的发祥之地。始于2017年的考古发掘,揭开了锅底山文化遗址的神秘面纱。5000年历史的城墙,象征权力的石钺以及数量众多、制作精美的玉管、陶鼎等生产生活器物,充分说明这是一个组织严密、尊卑有序的社会。环壕聚落类遗址的正式发掘在江西省尚属首次,考古结果表明,这里创造了抚河流域最早的社会形态,赣东文明迎来了第一缕曙光。

棠阴是俊采星驰的名人故里。千余年来,棠阴地无城乡,家无贫富,读书之声,尽室皆然。得山水之灵气,承古邑之厚重,这里名儒巨公,彬彬辈出。南宋大儒李郛一生勤学著述,与周必大、杨万里、陆游等文坛巨匠密切往来,激扬文字,被称为“乡之泰伯”。明代著名书法家吴余庆,朝廷诏书执笔者,时人称“行草楷俱为天下第一”。清代名医黄宫绣,其首倡的现代中药学分类法,后世沿用至今并得到国际的认可和效仿。近现代以来,以中国交通大学首任校长符鼎升、开国大校洪涛为代表的棠阴骄子成就卓然。据不完全统计,科举时代,棠阴考中进士19人,考取贡士、举人及其他功名318人,七品以上官员达154人,平民英雄与科第士子如双峰并峙,共同撑起了棠阴文化的朗朗星空。

棠阴是闻名遐迩的夏布重镇。明清时期,这里因水质独特而盛产夏布,因夏布兴起而各业昌盛。经此漂出的夏布色纯洁白且有天然光泽,有着“轻如蝉翼、薄如宣纸、软如罗娟、平如水镜”“药不到樟树不齐,夏布不到棠阴不白”“江浙丝绸宜黄布,一布在手众人求”等诸多美誉。鼎盛时期,棠阴夏布最高年产量达40万匹,是江南三大夏布集散地之一。1922年,棠阴夏布在巴拿马博览会上展出,获优质纪念奖。2017年棠阴夏布织造技艺入选江西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
棠阴是赣派古建的杰出代表。发达的经济,造就社会各业的空前繁荣。官邸豪宅竞相斗妍,钱庄、旅馆、饭店、当铺、戏园、书院林立,建筑用料讲究,建造工艺精湛。清乾嘉时期,这里已是“五里长街,商店栉比;十里河埠,商船云集;三万六千烟火,九岭十三巷”。人口超过十万,经济规模位居抚建两府之首,即便与名噪一时的“江西四大名镇”媲美也毫不逊色,人称“小小宜黄县,大大棠阴镇”。

棠阴文化,源于上古、兴于唐宋、盛于明清。先秦文化、名人文化、夏布文化、古建文化、红色文化、民俗文化等在这里交相辉映,历代先贤骄子在这里茁壮成长、尽显芳华。棠阴历史之久、人文之盛、规模之大、遗存之丰,犹如历史文化博物馆、赣派建筑活化石、诗画江南山水图,卓然于赣东大地,令人叹为观止。
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文化是一个国家、一个民族的灵魂。文化兴国运兴,文化强民族强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,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,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。”历史证明,只有坚定文化自信,才能使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更加芬芳浓郁,才能凝聚坚不可摧的磅礴力量。

文化的软实力,可以增强经济的硬实力;文化的大繁荣,可以推进经济的大发展。当下,抚州市正全力打造“文化抚州,梦想之舟”品牌,这对坚定抚州人民的文化自信,增强全市上下的凝聚力和创造力,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。本书的推出,是擦亮抚州地域文化品牌的有益探索,也是各县区人民贯彻落实市委决策的积极行动。文化传承保护工作任重道远,期待更多人加入其中。

我们愿与社会各界共勉共为,共见其丰!

 抚州市政协党组书记、主席 贺喜灿


供稿:江凯丽

审核:魏栋伟

核发:章华荣

分享到:
【打印正文】
×

用户登录